- [06-13]·阳江市海洋与渔业执法基地项目
- [06-07]·市海洋与渔业局行政管理中介服
- [05-03]·阳江市2018年免休渔业船舶名单
- [04-28]·关于2018年阳江市海洋伏季休渔
- [03-22]·中共bet365体育投注网站党组关
- [03-07]·疏港大道南海洋工程环评(报批稿
- [03-07]·阳江高新区疏港大道南道路工程
- [02-07]·政府网站工作年度报表
- [02-06]·阳江市县两级《海洋功能区划》
- [02-01]·广东省阳东县东平中心渔港建设
核心阅读 高速发展的海洋经济势必对海洋生态环境提出更高的承载要求,而要保证更高的承载要求得以实现,必须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有效管理。在这种形势下,培养造就一批优秀的海洋环境管理人才,提高海洋生态环境的管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海洋环境管理人才空缺现状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伴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海洋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总量稳步增长。根据《2010年全国海洋人才资源统计调查报告》的有关数据,截止到2010年度,我国海洋人才资源总量已达201万人。其中,海洋管理人才5.1万人,海洋专业技术人才137.3万人,海洋工勤技能人才58.6万人。 国外海洋环境管理人才培养借鉴 日本是典型的分散型海洋管理模式,没有专门负责海洋事务的综合管理部门,而是把海洋事务管理分散到各个行政部门中。其中环境省主要负责对海洋环境事务的管理,其海洋环境管理人才主要指环境省海洋事务行政管理人才。2004年日本成立了海洋权益相关阁僚会作为海洋管理的协调机构,通过各部门共享信息的方式实现横向协调。 我国海洋环境管理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及成因 一、传统观念的束缚导致我国对培养海洋环境管理人才不够重视。 海洋环境管理人才培养路径选择 一、重视海洋环境管理人才,并提供政策支持。
海洋环境管理人才是兼具海洋环境专业知识和管理学科知识,在海洋环境管理领域做出创造性劳动或突出贡献的脑力劳动者。笔者从我国海洋环境管理人才的现实需求出发,从海洋环境管理人才的培养现状、面临的困境及挑战、影响因素、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探寻加强海洋环境管理的有效路径。
何为海洋环境管理人才?他们应该是在海洋行政管理岗位上,接受过海洋环境领域专业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有一定的海洋环境专业素养,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拥有管理、法律、经济知识,并能对海洋环境管理做出创造性劳动或者突出贡献的个体。
具体来说,海洋环境管理人才主要涉及三大领域:第一,对海洋这片总水域的管理人才,主要涉及海水监测和管理、海洋生物保护和开发、海底资源开采和利用等方面的管理人才。第二,对海域及其周围的空间和陆地组成的空间整体的管理人才,主要涉及大陆架、滩涂和沙滩管理、海鸟保护等。第三,人类行为会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对海洋环境这些非自然要素的管理也需要海洋环境管理人才。这类管理人才不仅要对海洋污染、海洋灾害等非自然因素引起的海洋环境变化具有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有效应对种种海洋环境变化的能力,即海洋环境变化的预测能力、风险评估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和事后重建能力。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海洋人才主要分为海洋专业技术人才、海洋技能人才、海洋管理人才,海洋环境管理人才并没有专门分类。我国现有的海洋环境管理部门中,一部分海洋环境管理工作由海洋管理人才、海洋技术人才、海洋技能人才承担。由于海洋环境的复杂性,海洋环境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技术性,需要进行专门培养,进而建立一支海洋环境管理的专业队伍来履行海洋环境管理工作的职能。
美国采取半集中式的海洋环境管理模式。隶属于商业部的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负责对海洋环境统筹管理。美国的海洋环境管理以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这一中央行政机构为核心,以环境保护署、能源部等部门为主体,共同管理海洋环境。此外,由于管理海洋的部门众多,各部门职能交叉,在总统行政办公室下设环境质量委员会负责协调联邦政府管辖范围内的环境问题及其有关海洋问题。美国的海洋环境管理人才主要就是指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以及环境质量委员会中管理海洋环境的专业技术人员。
环境综合管理是韩国海洋管理的最重要特征。早在1996,韩国就设立了海洋水产部作为综合管理海洋行政机构,建立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其中负责海洋环境管理工作的部门是海洋政策局。海洋水产人力开发院负责对从事海洋水产的公务员,以及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渔业后备人才的特别培养。2008年以后,海洋主管部门主要是国土海洋部和农林水产食品部,海洋环境主要由国土海洋部实行陆海统筹管理,韩国的海洋环境管理人才主要指国土海洋部的综合管理人才。
综上所述,日本海洋环境管理人才分散在各个行政部门,其涉海主管机构众多,不可避免出现职权重叠乃至冲突等问题,为此专设的专门涉海协调机构是日本海洋环境管理的特色。而美国的海洋环境管理人才则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并由统一的机构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统筹管理。韩国海洋环境管理人才最重要的特点是陆海统筹、综合管理。总之,目前世界上主要国家海洋环境管理人才向综合性、技术性方向发展。
进入21世纪,海洋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在历史上曾创造过优秀的海洋文明。但自明朝中叶以后,由于封建王朝漠视海洋,疏远海洋,忽视海上力量的建设,最终沦入有海无防、丧权辱国的悲惨境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海洋建设日益发展,但是仍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不仅体现在海上力量,更体现在海洋意识上,我国公民对于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较为淡薄。长期以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造成各类海洋环境问题频发,海上环境污染现象严重。这种污染又因为缺乏海洋环境管理人才的有效治理,使污染后果陷进恶性循环的怪圈。
二、海洋环境管理人才培养缺乏政策支持。
现阶段我国出台的涉及海洋环境管理人才培养的政策寥寥无几。《全国海洋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海洋人才发展规划,《规划纲要》虽然要求“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并指出紧缺专门人才有哪些,但还没有把海洋环境管理人才视为紧缺的专门人才。
按照《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我国对海洋人才的规划培养目标约为20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为海洋专业技术人才与海洋技能人才,海洋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不足1%,其中海洋环境管理人才属于海洋管理人才的一个分支被包含其中,并没有单独划分出来进行管理与发展规划。现阶段我国对于海洋人才的培养进行了预测与规划,但并没有进行更细致的分类,没有指导海洋环境管理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
三、海洋环境管理人才的培养受到现有体制的束缚。
我国具体行使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环境监测等的职能部门包括国家海洋局生态环境保护司、中国海事局危管防污处、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司、环保部污染防治司等。这些机构是海洋环境管理人才发挥专长的主要地方,但是各机构之间存在职能交叉的情况。目前,海洋环境管理日益走向综合管理,海洋环境管理人才也走向综合化和专业技术化的发展轨道。
四、单一的高校培养模式限制了海洋环境管理人才的培养。
高校教育与培养是我国人才培养与建设的主流模式。迄今为止,我国现有的涉海高校还没有建立起一个成熟高效的海洋环境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我国涉海的海洋类院校中专门开设海洋环境管理专业、培养海洋环境管理人才的高等院校寥寥无几。海洋类高校数量少、分布不均匀、缺乏竞争优势,对海洋管理人才的培养还处于摸索阶段,需要进一步扩大与发展。
具体来说,一方面,从课程设置来看,涉海高校更加重视海洋环境知识学习而忽视环境管理人才技能培养;另一方面,涉海高校没有形成专门的研究海洋环境管理人才培养团队。从培养方式与培养内容看,多数涉海高校对人才的培养还局限于以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为主,缺乏管理技能的实践操作训练,缺乏对能力型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总之,涉海高校对海洋环境管理人才的培养还处于粗线条、碎片化状态,没有进行专门的学科设置,缺乏系统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
首先,应加强对公民海洋意识的教育,让更多普通民众认识海洋、保护海洋、投身海洋建设。其次,坚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填补海洋环境管理人才空缺,着力培养海洋环境管理人才。把海洋环境管理人才单独作为一个重点建设的人才战略,制定海洋环境管理人才建设及培养规划,各沿海地方根据自身特点做好相应工作,制定行动纲领。
二、整合分散的海洋环境管理体制,建构“整体性治理”体系。
2013年国家海洋局重组,成立中国海警局,建立国家海洋委员会。这一举措提高了环境保护部门的权威,统一了环境保护的职能,有利于实现对海洋环境的保护。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职能交叉情况,如发生海洋环境问题,将会涉及海事部门、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渔业渔政局等,多部门若沟通不及时,肯定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建构“整体性治理”体系是应对分散的海洋环境管理体制的可行性方法之一。建构“整体性治理”的海洋环境管理体系需要海洋环境管理人才协调各部门的交叉职能,协调各区域地方政府合作管理、建立海洋环境管理预警及应急系统,努力保持生态平衡,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建立并优化海洋环境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
首先,改变单一的高校培养模式,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合作培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制定合作政策和制度,使不同的培养主体之间形成一体化培养模式,同时在主体之间建立适当的合作互动机制,相互加强交流和沟通。
其次,改革优化高校培养模式。高校因其自身优势,依然会是培养海洋环境管理人才的主要力量,但需要对其培养方式进行优化。在社会需求分析基础上,合理规划培养内容,根据市场人才需求调查结果,调整专业设置的结构和内容。在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方面,不同层次学校应有不同侧重。海洋环境管理人才既包括综合性管理人才,也包括专业性人才,两类人才可以依托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进行培养。在教学模式上,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改变“满堂灌”的大一统教学模式,坚持海洋环境专业知识和管理领导技能并重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加强实践教育。
(作者单位系中国海洋大学,经作者同意,部分转载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粤公网安备 44172302000003号